【讲座回顾】丁宁|面容上的个性与时代——西方肖像画的一种解读(附讲座回放)
“
“我甚至能在那么短促的一瞥之间,从一张脸上读出一部长长的历史。”
——美国作家爱伦·坡
LEONARDO da Vinci
Mona Lisa (La Gioconda)
c. 1503-5
Oil on panel, 77 x 53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人对自我的认知的命题,自古有之。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里有三句名言,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也说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人对自我的认识从未停止,肖像画作为自我认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如此。
11月6日,北京大学丁宁教授应邀给中华世纪坛的朋友们带来了“面容上的个性与时代——西方肖像画的一种解读”主题讲座,讲座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肖像画杰作,与听众条分缕析其中的内容与艺术特色,给大家建立了一种有关西方肖像画发展的历史轮廓的认知,同时又引发了对特定的作品有进一步体味的浓厚兴致。本文选取讲座中提及的四幅作品进行简要回顾。(讲座回放见文末)
本期嘉宾:丁 宁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曾任中国美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系主任。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为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最高研究基金、德国ZKM研究基金、美国盖蒂研究基金、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研究资助、美国泰拉基金会(欧洲)客座讲授项目、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曾在英国、美国、韩国、印度、爱尔兰、希腊、越南、加拿大、挪威、德国、日本、法国、克罗地亚、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讲学。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美术鉴赏》《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看懂美术》《西方美术史》《视远惟明——感悟最美的艺术》和《图像无言——阐释艺术的意蕴》等。
主要译著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解码西方名画》《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达·芬奇的<蒙娜·丽萨>与肯尼迪夫人》和《中国园林》等。
01
三博士朝圣
BOTTICELLI, Sandro
Adoration of the Magi
c. 1475
Tempera on panel, 111 x 134 cm
Galleria degli Uffizi, Florence
文艺复兴早期,波提切利在这幅《三博士来朝》的宗教绘画里面,再现了圣婴降生,三个博士从东方赶来朝拜的故事。但要注意画作里的人物发生了变化:在画面的最右边身着长袍的人物是波提切利自己。他在这个场合出现,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把自己的肖像加在了画作中。在他旁边,有一个人手指指向自身,这个人实际上是这张画的赞助者。赞助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很多时候艺术作品的创作是需要赞助的。他出钱让波提切利画这张宗教的画,并把自己画进去,以此来证明自己是赞助人的历史事实。
波提切利本人
赞助者del Lama
但其实画中的现实人物不止一个,如果一个一个拆解开来,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是现实当中的人,而非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比如靠近画面中央有一个侧面像的这个人是谁?是美第奇。下面是他的肖像画,上面是波提切利的绘画当中出现的形象。比较一下就知道是一个人。
美第奇
BOTTICELLI, Sandro
Giuliano de' Medici
c. 1478
Tempera on panel, 57 x 39 cm
Staatliche Museen, Berlin
del Lama的家庭成员
在画面左侧,还有一个直面观众的男性,那是赞助者的一名家庭成员。所以,这幅画已经是一个同时代人肖像的一个荟萃。而这样做,目的就是赞助人有意地要展示一下他社交的圈子有多么高贵。比如说他能跟当时最有权势、最有影响的这些人都齐聚一堂,这其实是一种不寻常的信息。所以虽然整个画面都是宗教绘画司空见惯的画法,但是在参与的人当中会找到很多同时代的人。这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做法。
波提切利自己进入这个画面,也可以说明那个时候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跟中世纪相比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在中世纪个性的东西是首先被压抑的,到了文艺复兴就到了一种对自我的张扬,对自我的肯定,而且肯定得非常不加掩饰,这是文艺复兴才有的时代的品质。
02
自画像
肖像画不仅仅是在画一个现实的人的面部特征,不仅仅在塑造一个形象,同时还有一些潜台词,还有一些跟他身世相关联的暗线。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Self-Portrait
1661
Oil on canvas, 114 x 94 cm
Iveagh Bequest, Kenwood House, London
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一生创作了很多自画像,但这幅非常不一样。这幅画画于1665年,此时伦勃朗破产了,他开始为自己的生存挣扎。但在他的自画像里面流露出来的却是淡然。从他看观众的方向,他的神情和眼神,仿佛能感觉到他有一点点无所谓,“没有关系,我还可以再画,可以找到新的雇主,可以挣到钱,可以养活家人”。
有一个荷兰老太太在78岁临终前提出了她的最后一个愿望,她说:“能不能到荷兰的国家美术馆去看这幅从英国借来的伦勃朗的自画像”。有一个很特别的公益组织帮助她完成了这个愿望。这个组织是由一位救护车司机创立的,有一次在接危重病人的时候,他发现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就动了恻隐之心,他问老者死之前还有什么愿望?那个人用特别虚弱的声音告诉他:“我很想到海边去”。他问:“你为什么要到海边去?”老者说:“我已经故去的妻子,我是在海边第一次碰到她,我想到和她见第一面的地方再去看一看。”然后那个司机二话没说把车开到了海边,在海边驻足凝思的时候老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闭上眼睛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对司机触动很大,后来他发起了一个公益组织,让自己的救护车和其他的同事满足危重病人最后的愿望,病人要去哪就去哪,其中这个老太太就是要去看一看这幅伦勃朗的自画像。据说真的担架到了画面之前,她看着这幅画就闭上了眼睛,满足了自己最后的愿望,原因也就在于这个人大概懂伦勃朗,知道伦勃朗那个时候非常的狼狈,因为破产,因为生活的种种的压迫,所以他在这个时候还能够表现出一种淡然,一种我无所谓,我还可以撑过去的这样一种心态,这样的情绪真的会给人有一种安抚、治愈的作用,所以这个老太太就在伦勃朗的这张自画像前面实现了一生当中最后一个愿望。
我们联系这些具体事件的时候,会发现肖像画并不是照片,你看一眼这个是张三,看一眼那个是李四。其实作为艺术品的肖像画,内在包含了非常微妙的因素,包括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和人生态度的体味。
03
Lange小姐肖像
古典主义的画家里面,有一个特别长的名字:Anne-Louis Girodet de Roussy-Trioson,他的肖像画用到了古典主义画家经常会用的一个手法,就是把描绘的人变成一个神话的人物来赞美他。有一次,他遇到一个演员要求把她画成维纳斯的样子。于是他就画了这样一幅维纳斯沐浴之后在照镜子的场景。
Mademoiselle Lange as Venus
1798
Oil on canvas, 170 x 87,5 cm
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
可是这个演员非常不满意,她认为这幅画色调过于阴沉,背景不够鲜亮。等她拒绝以后,画家说我可以再给你画一幅,但是她完全没有想到,画出来的整张画都是对这个女性的讽刺和挖苦。
GIRODET DE ROUCY-TRIOSON, Anne-Louis
Mademoiselle Lange as Danaë
1799
Oil on canvas, 65 x 54 cm
Institute of Arts, Minneapolis
首先,粗看起来这幅画好像没有太明显不雅的地方,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她手上拿着的镜子是破掉的,非常不吉利。
她的头上插着羽毛,显得十分招摇。头上缀有金币,金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神话故事里面宙斯要跟达娜尔交好把自己变成了黄金雨,让这个女孩子受孕。第二个则意味着这个女性是掉进钱眼里的人。
在她头上有一只蜘蛛,蜘蛛也会让人联想起不雅的东西,因为蜘蛛在神话里面是被惩罚的。阿拉克尼和雅典娜挑战,雅典娜胜利后就罚她无休无止地织网,这个蜘蛛在这里就有点这个意味。
世界上第一只蜘蛛
在希腊神话中,阿拉克尼是一个善于编织的女子,由于自大惹怒了雅典娜。于是雅典娜向她发起了织布的挑战,在比赛中,雅典娜织出一副壮丽绚烂的织锦,上面描绘的是她和波塞冬在雅典的战斗;而阿拉克尼的织锦描绘的是宙斯与许多凡间女子的风流韵事。这幅织锦完美无缺,栩栩如生,连雅典娜都不得不服输。于是雅典娜一怒之下撕毁了织锦,把阿拉克尼变成了蜘蛛,永世只能编织。
被钱卡住右眼的头
飞蛾扑火向神像
鸽子被金币砸中
火鸡
在画面的右下角可以看到有一个头,他的右眼被钱被卡住了,换句话说眼睛里全是钱。在她的身后有一个神像,有几个飞蛾要扑到火里面去,画面里还有一个鸽子,鸽子被天上落下来的金币砸中,飞的时候往下坠,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火鸡,我们知道宙斯应该是鹰,画成火鸡之后就是在讽刺这位女性跟他公公之间的暧昧关系。
海妖
鸵鸟
钱盒子
牛和青蛙
画框上的这四个角有四个像浮雕的装饰,可以看到四种奇怪的形象。有两个尾巴的是海妖,这个海妖就是在荷马史诗里面用迷人的声音诱惑人的塞壬,这个妖怪也在照镜子,换句话说里面被画的人本身也在照镜子。另外一角画着特别奇怪的鸵鸟,鸵鸟背上有一个人的脸,有一个山羊还有一个兔子,底下用拉丁文写着“朋友们你们能不笑吗?”他实际上在说我画的人就是一个怪物,这还有一个钱盒子,上面有蝴蝶在飞,右边还有一个牛和三个青蛙,青蛙其中有一个特别胖,就是虚张声势表里不一的意思。
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张画还不如前面那张画,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在画一个讽刺的、挖苦的、嘲笑的肖像,这也是一个特别的肖像画的例子。把被画的人画出来了,但是所有的细节都在表达对她的不满。
04
蒙娜丽莎
LEONARDO da Vinci
Mona Lisa (La Gioconda)
c. 1503-5
Oil on panel, 77 x 53 cm
Musée du Louvre, Paris
讲座结束后,丁宁老师回答了观众的问题,他认为美术史上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幅肖像画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确实是所有肖像画里面最复杂,也是最难研究的一个作品。因为现在的发现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新发现给我们一个特别提醒,这一幅画千万不要仅仅看作一般的肖像画,确实如此。其实蒙娜丽莎并不是一个特别显赫地位的人,他是一个商人的妻子。达芬奇都没有画过国王,没有画过公爵这些地位更显赫,更有钱人的肖像,为什么要去画蒙娜丽莎,这就是一个疑问。他画了以后又不交出去。现在有研究证明蒙娜丽莎的丈夫跟达芬奇的父亲是邻居关系,现在可以查到他们居住的记录。有一个猜测就是说,蒙娜丽莎的丈夫一次一次地去找达芬奇的父亲,央求达芬奇的父亲再去跟达芬奇说能不能给他妻子画一张画像。达芬奇大概是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才答应下来。
观众在观看《蒙娜丽莎》时用手机放大
可是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有关这幅画委托合同的档案。既然画了,一般的常理是应该把这个画画完,画完了交给委托人,再把最后的尾款拿回来。可是达芬奇偏偏抓住这幅画不放,死的时候把它留在了法国,这是一个谜,为什么是这样?而且最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这幅画有很多层,大概有三十多层。据说在第六层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女性,为什么要画两个不一样的女性?到底是为什么,也让我们匪夷所思。
以《蒙娜丽莎》为封面的各语言版本的卢浮宫导览图
《蒙娜丽莎》画本身不大,去卢浮宫的人一定会去看这幅画,那人们到底看懂了没有?我对这幅画一直有好奇,想进一步了解这幅画的动机。这幅画我每次看都有特别的感触,因为每一次看感觉都不太一样。尤其在现场看多多少少会受到现场观众情绪的感染,因为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在那里看,那个气氛足以让你特别有感触,这幅画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想看,但是大家都看得不太明白,不像有一些画知道这个人画的就是他在某一个阶段面貌的留存,一个记录。但是,达芬奇的这幅画应该不是。
观看《蒙娜丽莎》的人群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幅画在历史上有几次特别重要的外交使命,1960年代初期此画曾经被借到美国,以缓和当时美国和法国的关系。用一幅画来承担外交使命,这是其他画都没有过的,另外,在70年代的时候这幅画曾经到访日本的东京,也引起了特别大的反响。回巴黎的时候中间还被当时的苏联普希金美术馆的馆长知道,当时的飞机中间要在莫斯科加油,所以要在莫斯科停留,于是普希金美术馆的馆长就想办法说服政治局的委员,最后说服法方把这个画在送回去的时候在俄罗斯再停留几天,也是特别大的特展。一幅画引来了无数人,有一些人进去要看的话,在特别冷的天或者是下雨天要等上七八个小时才能看一眼,看一眼的时间大概只有12秒。所以说蒙娜丽莎是少有的如果了解得越多越感兴趣的一个作品。
从古代一直到现代,或许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感受,即肖像画是一个非常多姿多彩的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来表达他人,来表达他的时代,或者表现相关的一些个性等等。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肖像画的一些体会,希望会引起大家对肖像画进一步细看,或者一看再看的兴趣。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下方,观看讲座回顾
大坛展讯
《遇见古埃及 黄金木乃伊》主题展
展览时间
2021.8.15-2021.11.15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艺术展厅
票务信息
单人平日票138元
单人通票188元
亲子通票(一大一小)239元
双人套票299元
学生票118元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购票参观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偏头痛
整理:锁
校对:桃盏